金永春才被调到第六军团担任军团长,脚跟还没踏实呢,就察觉到这支精锐部队有些异样:装甲车老是进出茂山铁矿,士兵们戴的瑞士表看起来比平壤商店里的还要新,政委李政淑的家中竟然囤积着威士忌,还停放着奔驰车,甚至炊事班都经营起了赌场。这哪还算是军队啊,根本就是一个走私据点。
20世纪90年代朝鲜经历政权交替,政权交替所产生的权力空白致使军队开启“自救”式的经商活动,然而第六军团却走向了更为严重的境地——叛变。
这场叛乱背后,李政淑怎么就能够提前脱身呢?金永春又是怎样于混乱之中把握时机转败为胜的呢?
1956年的夏季,金永春挺立在毕业典礼的礼台上,消瘦的身形被崭新的军服包裹着,手中紧握着刚刚从金日成那里获取的“特级学员”勋章。
台下的掌声如雷鸣般轰响,然而台上却突发意外状况——由于一直处在营养不良的状态,他尚未站稳,便两眼一黑,昏厥在木质的领奖台上。
金永春来自山沟,家中连吃饱饭都成问题,他得以考进军校完全是凭借自己夜里苦读、死记资料,最终成绩竟然达到了全优,这才迎来这一高光时刻。
入伍之后,他从最底层起步,既无背景又无靠山,仅凭双手与浑身力气在部队里打拼。
头几年,他被分配至边防哨所,每日经受风吹日晒,站岗之际要扛着步枪于山路巡逻,脚底都磨出了一层又一层的老茧。
哨所的条件十分恶劣,冬季寒冷异常,甚至能让水壶中的水都结成冰;夏季蚊虫泛滥,多到睡觉时得裹着毯子才行。
他在那个地方一待就是好几年,每日都与石头和土路相伴。吃的是粗粮做的窝头,要是偶尔能分到些咸菜,那就算是伙食得到一定的改善了。
之后被调到机关部门,工作的量稍微减轻了一点,可也没什么特殊的优待。办公桌上始终堆满了文件,椅子是硬邦邦的木质品,屋子里甚至连个暖气片都不存在。
1980年的时候,他被晋升为中将,当时年仅44岁的他,肩膀上的军衔虽分量十足,然而生活习性却毫无改变。
他人晋升为高官之后,不是忙于购置新的住宅,就是在吃穿方面极为讲究,可他却截然不同,在其办公室里放置了一个从故乡带来的腌菜坛子。
1994年秋末,金永春接到指令,被调任为第六军团长,他携带着一份调令前往咸镜北道。
此地处于中朝俄三国的交界之处,地势颇为复杂,战略地位十分关键,在此地驻扎的第六军团堪称朝鲜精锐部队中的佼佼者。
军团的装甲车频繁前往茂山铁矿,每次回来的时候,车轮上都满是矿渣,可是油箱却长期处在满油状态。
士兵们所戴的瑞士表,其表盘亮晶晶的,要比平壤百货大楼售卖的更为高级,甚至普通的列兵都别着进口钢笔。
他心中暗自疑惑,这支队伍到底怎么了呢?随后他着手调查,从基层的连队一直查到后勤仓库,一路探究下来,调查的最终结果令他不禁倒吸一口凉气。
政委李政淑家中堆积着二十箱威士忌,木质箱子上印着英文商标,显然是从国外获取来的。
在她的地下车库当中,停放着五辆来自德国的奔驰汽车。车身呈现出漆黑的颜色,表面被擦拭得极为光亮。每一辆车的轮胎上都仅有很少的灰尘,很明显是经常被开出去行驶的。
更为荒诞的是,炊事班都无法安分守己。在厨房的旁边搭了一个棚子,赌桌就放置其中,士兵们夜里汇聚于此掷骰子赌博,赢取的钱财直接就兑换成外汇。这哪里算得上是一支军队啊,根本就是一个十足的走私团伙。
金永春查探到这一些状况后,打开军团的账簿进行查看,只见账簿记录满是漏洞。军饷的拨款数额少得不像话,然而开支却高得惊人,钱款都流向了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地方。
那时候正是90年代中期,朝鲜刚经历金日成去世,政权交接让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乱成一团,军队管不过来,地方也管不了。
为了弥补物资与资金方面存在的缺口,上级出台了一项政策,准许军队通过自行“经商”的方式来实现自我补给。
此政策一经施行,第六军团便完全失去了控制。高层人员瞅准时机,将部队转变为盈利的工具,走私军火、矿石,就连边境另一侧的商人也与之做起了交易。
利益宛如一根绳索,将军团里的所有人紧紧捆绑起来,而政委李政淑正处于这条利益链的核心位置。
凭借着这些收益,她将自己的人安置到各个要害岗位,以至于权力极大,就连新来的军团长金永春都难以插手。
他打算下达一道军令,可军令传到营部的时候就被截住了。下面的人只听从李政淑的指令,就连日常的训练也都马马虎虎地应付。装甲车不是被用于拉矿,就是被派去送货,而枪炮的保养竟然无人问津。
金永春刚刚上任不久,便发觉自己在这支部队里差不多就是个有名无实的存在,做任何事都受到掣肘,就连召开一个会议都得瞧李政淑的脸色行事。
1995年4月,咸镜北道降下一场极为罕见的大暴雨,而第六军团作战室里却灯火通明,金永春抓住了这个契机。
门口的守卫没能拦住他,他口中喃喃自语着些莫名其妙的话,可那双手却稳稳当当伸向加密电台所在之处。
那座电台可是军团与外界联系的关键,平日里只有李政淑以及他的几个亲信才有资格接触。他鼓捣了一阵子,截获了一则密电,密电内容让他的手微微一抖——那是李政淑与韩国总统金泳三的直接通信,电文中提及了部分部队部署以及边境交易的细节。
在接到消息之后,金正日的反应速度令人惊叹,仅仅过了几个小时,护卫总局的特种部队就悄无声息地潜入了第六军团的驻地。
那夜雨尚未停歇,特种部队借着夜幕的掩护,兵分几路潜入李政淑的住处以及数位高层的营房。整个行动干脆利落,未开一枪一弹便将叛乱的主谋一举擒获。
遗憾的是,李政淑的行动更为迅速。她预先得到消息,携带大量经由边境小道逃往韩国。这些文件包含着朝鲜军队的部署以及装备等众多信息,最后都被韩国情报部门所利用。
这场叛乱迅速被平息,第六军团的高层近乎被全部铲除,金永春凭借此次行动而立下卓著功勋。
不久之后,在1995年的秋天,59岁的他便被擢升为次帅,成为军方的重要人物。
然而,即便他晋升了官职,生活依旧维持原样。到达总参谋部大院之后,他吩咐人清理出一片空地,开辟出了一个小菜园。
金永春担任总参谋长一职后,所负责之事皆为重大事务,每一件都与朝鲜的军事命脉息息相关。
1998年8月31日,朝鲜发射“大浦洞1号”导弹,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射出,震得大地摇晃。
金永春自始至终都重视着,从设计图纸开始,一直到发射场的准备工作,每一个环节都会过问。
朝鲜海军与韩国舰艇于黄海狭路相逢,炮声隆隆作响,双方舰艇你来我往地展开较量。朝鲜方面有几艘快艇遭受损失,不过也顽强地捍卫住了自身的底线。
金永春在那段时期忙得不可开交,作战计划由他本人亲自确定,就连参谋呈交上来的报告,他也得逐页审阅。
2002年6月的时候,延坪海战再度爆发。这一回,冲突变得更激烈,朝鲜的一艘巡逻艇被击沉,数十名士兵丧生,韩国方面同样遭受了损失。
金永春于指挥部坐镇,目光紧盯着海图之上的每一条航线,对部署加以调整,以保证部队阵脚不乱。
2006年精彩纷呈,高潮不断。在7月的时候,朝鲜发射了“大浦洞2号”导弹,此次发射以失败告终。然而,时间没过多久,就在10月9日这一天,朝鲜又进行了首次核试验。
地下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扩散至数百公里之外,这一情况使得国际社会一片哗然,美国、日本以及韩国赶忙召开会议商讨制裁事宜。
在这数次行动当中,金永春皆为核心人物,导弹的轨道数据及核试验的选址,全都需要他签字认可。
他一向不沾酒,桌上常常堆满了茶水和文件,南韩那边有人传言,他属于那种以构思作战为乐的人,脑子里全是军事布局。
《朝鲜日报》直接给他打上了“人物”的标记,称他为朝鲜对外强硬路线的推动者。
这段时期,朝鲜与外界有着持续不断的交锋,金永春率领总参谋部顽强承受压力,重视每一场冲突的发展形态趋势,对军队的步伐做调整,以保证每一步都坚实稳固。
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的那一天,有许多人来到了位于朝鲜首都平壤的中国大使馆,金永春率领着一队军官也在这些人当中。
他们手捧着花圈,伫立在大使馆的大厅之中,对地震中的遇难者表示哀悼。他也代表朝鲜发表了一些言论,表达出对中国人民能够战胜这场灾难、重建家园的信心。
2016年,金永春晋升为元帅,当时他已至80岁高龄,可肩上的责任却丝毫没有减轻。
11月29日,朝鲜进行了“火星 - 15”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,据说其射程可抵达美国本土。
这一任务由他负责主持,从导弹的组装环节,一直到发射进入倒计时阶段,他都在重视着。
那个地方属于谈判的关键之处,他有些不踏实,于是领着人将会场的地毯揭起来,查看下面是否藏有物品,来来查看了三遍,就连角落也没有遗漏。他每日从早到晚忙碌不停,工作14个小时是常有的事,桌子上堆积的文件从未减少过。
2018年8月16日凌晨3点10分,金永春在办公的地方突然倒下,他被急性心肌梗塞夺去了生命,其长达数十年的军旅生涯就此画上句号。
参考资料:[1]刘天聪所著《韩朝军事的不对称性》发表于《世界知识》2009年第10期,页码为第6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