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网北京1月6日电 (刘微)1月6日,《字斟句酌》编辑部发布“2021年十大语文过失”。具体的细节内容如下:
一、“六安”的“六”误读为liù。2021年,国内疫情呈现多点发出态势。5月16日,安徽省六安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认诊出的病例。在相关新闻报导中,有媒体将“六安”的“六”读作liù。“六”是多音字,读liù指数字,即比五大一的正整数,读lù用于地名,如江苏六合。安徽“六安”的“六”读lù,威望辞书是这样注音的;民政部发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》也是这样标示的。
二、“延伸”误为“曼延”。2021年末,新毒株奥密克戎形成世界疫情持续分散。不少媒体在报导中将疫情“延伸”误作疫情“曼延”。曼,本指长、远。曼延,指源源不断,描绘的是静态目标,如“群山曼延”。延伸,本指蔓草等向四周延伸、扩展,引申泛指向周围延伸、扩展,描绘的是动态改变的目标。病毒分散,使用“延伸”。别的,媒体上还有用“漫延”的。在指向四周分散的义项上,“延伸”“漫延”可视为异形词,现在多建议用“延伸”。
三、“接种疫苗”的“种”误读为zhǒng。2021年,接种疫苗是头等大事。惋惜的是,不少人将“接种”疫苗误读为“接zhǒng”疫苗。“种”是多音字:读zhǒng,表明事物,主要是名词,指种子等,也作量词,指品种;读zhòng,表明动作,是动词,如种田、栽培;读Chóng,用于姓氏。接种疫苗便是把疫苗注射到人或动物体内,用以防备疾病。这个“接种”显然是动作,应读“接zhòng”。